|
发表于 2023-2-20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电信
很少分享这些,确实有感而发,个人观点,字有点多,权当饭后消遣。。近期入手了个学区房,前前后后就两天,过程就不细说了,06年的房子,原房东当年10几万,手里捏了快18年,基本上算是顶点套现了,翻了几番,这种公寓式挂户房没有学区就是垃圾,要不是之前一直没资格,我也不会现在接盘,罢了后面当存定期了吧。
房东大我一轮多。还有泡小学区,总共4套。应该是本地土著较早倒房子那批人。为什么说标题是两代人买房观,是因为我想到了我父亲第一套投资成都的房子也是07年附近,不过我父亲当年也没有买房投资的想法,是因为我早年在成都安家的伯父喊我父亲把存款拿出来买房比存银行强。不过后面发现地段投错了还真不一定有存银行强,奈何前几年就算乱投,也因为行情一起涨了,出错的成本很低。那套房子是我爸和伯父骑自行车逛的时候定的,没关注地段,交通,学区,规划等等等等,就因为价格合适,买得起,离我伯父家近。后面省略几年。
13年我还在省内其它城市上班,那时成都已经通了1、2两天地铁。我看远期规划,成都轨道交通要起飞,言下之意就是房价要飞噻。下班之余我就开始研究成都发展规划,最后确定天府门廊(后来叫攀成钢)那片可以买房。喊我爸把之前随便买的房卖了,去攀成钢买。无奈那时候才参加工作几年,收入低,人微言轻,好像只存了10几万。虽然工作没在成都,但当时就有在成都买房住的打算了,隐隐感觉再不买就晚了,奈何我爸最后觉得攀成钢(天誉1万4)要贷款才能买就放弃了。又是和伯父在成华区逛。我备选的川师华润盘也没去。全款以我的名字买了“我的”第一套房,我投了10万。那时候我也贷不到啥子钱,确实就没坚持我看好的天府门廊,因为那年工作太忙,没时间去成都踩盘,就这么随意就买了。我清楚记得1万多单价的房子,14年隔壁8000多都在带看。反正自住,就没管这么多了。同年老同学公积金贷款单价大概8000不到买的现在的天府五街。14年就涨到1万5了。16年首套房装好入住,成都房价才真正起飞,不过不管我的事了。
住了几年,才发现还是关我的事,因为觉得小套三不够住,特别是准备生娃儿后,发现没得多的衣柜了。18年底就准备买改善盘,参与当年的摇号大军。我现在都还记得天誉花园。2万多,觉得好便宜,不晓得13年为什么觉得1万4那么贵,可惜摇了个倒数。运气还好,失望3次19年初就上车了。比前面买房好点,地段,区位,地铁,商业,医疗啥子都考虑了。就差学区。但是仍然是首套2倍多钱才上的车,给一半贷一半。
重点来了。10年前父亲买房都是全款。卖了买,只需要启动的20多个。如果当年像我今年这位房东这样,研究下区位,学区,后面可能大不一样。成本低,总价低,容易转手,适合投资。而10年后贷100个是很正常的事。几年就可以挣老一辈存一辈子的钱。20多个就买个改善盘的车位。18年后的房子,除了剪刀差比较大的网红盘,投资属性变差了,而网红盘抽中就像中彩票。收入固然还是在涨,但货币的水分已经今非昔比。真正上300,400或者更高的二手房,接盘的速度明显放缓,就像击鼓传花传到后面一样。就算接盘估计还是自住的成分多些,毕竟现在好的盘,持有成本还是高,物管就千儿八百了。拿在手里不租不卖不一定跑得过通货膨胀。现在不是10年前闭着眼睛就能买卖房子的年代了,要考虑各种因素。没选对,一样会掉坑里面。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友情提示:发言及回复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