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2-2 16:34
|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最近两年,房价翻倍,收入呢?冷暖自知。
本人观察身边的小老板和工薪阶层,多为降薪裁员。
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1、劳动报酬。
说宏观,最近三年一个又一个的国际知名品牌大厂,逐步撤离中国,搬到东南亚或欧美。
说微观,本人三年前海淘的物品,半数以上是中国制造。最近半年,80%都不再是中国制造了。
一个到手收入3500的工人,依法交完税费社保后,资方支出的成本将达到5000。
这种大环境下,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怎么涨?降薪裁员都已经逼走这么多制造业了,拿什么涨?
倒是社保年年涨、油价一直涨、高速过路费居高不下加上多地税务真抓实干,让生产成本再度涨了一轮。
2、物流成本。
纯陆运的物流成本,是海运的N倍。
这也是为什么前面很多年,沿海的小县城,房价比成都市中心贵的原因之一。
现在成都房价上来了,物流成本降下去了吗?仍然没办法和海运比。
既然成本一直降不下去,纯收入就上不来,劳动收入当然只能呵呵了。
3、房价暴涨。
一个月月供3000变成了月供6000,可支配收入就少了3000。这3000以前有可能是用来下馆子、K歌、买新款手机或茶楼打牌的,现在多数进了楼市。
馆子、ktv和茶楼老板想赚钱,消费者不来消费怎么赚?
老板们不赚钱,员工想增加收入?可能吗?又是恶性循环。
4、新区遍地。
一个城市的新区,面积比老区还大。
新区势必多修一大堆商铺和商业。
问题来了,老区和新区的铺面面积加起来,达到了几年前仅有老区时商铺面积的翻倍。这直接导致了商铺租金暴跌且空置率升高,以前要转让费的商铺现在仅收租金都难出租。
好多中产投资了商铺写字楼,租金收得低,还完月供后再扣除自有资金的利息,纯收入为负。为负啊,就要自己的劳动收入来补贴这边的亏损,可支配收入又少了。拿什么消费?不消费,又是恶性循环。
面积翻倍后,消费者总人数不增反降(网购吸引走了),分下来每家商铺的到店人数是暴跌的。
暴跌不怕,如果能实现单客盈利充足,也是有前途的。但前文说了,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可支配收入是降低的,单客盈利怎么提高?
5、老城空心。
有老板说老城区空心化,我不敢苟同。本人观点是,新老城区商业人气都难受!
更细的说法:繁华地方的餐馆,高峰期仅满座但不翻台都会很快倒闭!
前文说了,单店到客量已经很低。怎么办?打折呗!
最初都是真打折。9、8、7、6、5到四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到后来发现杀人一千自损八百,A店停止打折就没生意了,B店继续打折,然后CDEFG店轮动打折。
最后就形成一个新生态,即翻台求生。
以前人均消费1带来毛利润0.7,打折后人均消费0.7带来毛利润0.4。当然要翻台(客户数量翻倍)才能盈利了。
所以,最残酷的案例是,装修一百万的餐饮,快倒闭转让的时候,有老板每天请三四桌亲朋好友免费吃(成本300一桌,花1000元)。再打折保本的方式招来陌生客户十来桌的人气。
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一百万真金白银的装修成本,能五十万转让出去。
接盘侠来一看,哇靠,人流量很不错,毛利率也不错,实实在在的百万投资,前任老板投资其他行业失败急缺钱五十万出手,赶紧拿下。
其实,这老板如果不这么亏一个月让你看到人气,他最多十万转出去。
6、再说套路。
真打折不能吸引人了,怎么办呢?用钱买排队啊。传统排队容易被识破,记者多次暗访曝光丢人怎么办?买真排队!
怎么样是真排队?用定向渠道,0.4卖1的团购券,约好每小时仅接待三桌。
自己总容量十五桌的,11点的三桌,十点多点就要来门口坐着排队增加人气!不然晚点根本排不上11点的。
这三桌到了11点,又异常积极冲进去吃,带来了大厅的人气。此时等12点的三桌已经来外面坐好了。因为外面坐才能吃12点的,送点瓜子小吃茶水也不贵!
用消灭毛利润的方式,买真客户排队。12点,1点,2点依此类推。
你说老板们聪明不聪明?
套路怎么来的?平时多研究呗,套路得人心!哈哈
结语:我们眼中的生意火爆,竟然是“不翻台就亏本”的尴尬。
再加上过去两年的二胎潮和持续多年的老龄化进一步增加“只消费不生产”人群,挤占社会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家庭可支配收入”。
未来十年,马上进入劳动岗位的00后总数是1.4亿多人,马上退休的60后总数是2.3亿人,差距接近九千万。
请问,你幸福吗?房价继续涨的“可支配收入”从哪里来?
|
友情提示:发言及回复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