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0-19 0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朗朗阿狗,那个年代户口上并没有身份证编号,要办理身份证的时候才上编号,那时有很多人小时候豆没有办身份证的,考上大学户口是要随迁至学校所在城市,比如上了川大,户口就随迁到了成都,这之后在成都办理的身份证那就是51010开头的。那个时候大家对成都土著的共识就归结为一个字“假”,包括成都人自己也这么认为并相互调侃,其实算不上是贬义词,只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已,说当年干架重庆人二句话没有说到坨子钉子就开干了,成都人是一阵嘴炮之后就是“你给劳资等到”……?李伯清的评书也是围绕着“假打”这个词开展,“黄肿啊,我是浮肿,这接了个月球内外粉刷业务”这些评书段子还有多少同龄人记得?这种看似贬低成都人的评书段子,却在成都人中间形成了共鸣,这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其实就是成都包容的生动体现。时光荏苒,成都也从当年几百万人变成了现在的二千多万人,我们这些人也从“弯脚杆”变成了“假老练”。 |
友情提示:发言及回复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