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药王”。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并将多年来行医就诊的病历汇编到《千金要方》中。可以说,孙思邈在这一生中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很多人不知道孙思邈还有一项发明,却也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孙思邈的家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但他自小非常聪明,知识渊博。他七岁的时候就认识了一千多个字。独孤信听了关于孙思邈的传言之后的,将他赞誉为“圣童”。然而,后来孙思邈病重,为了给他治病,花了家人的所有积蓄,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孙思邈就是在生病后决心自己要做一名医生。 在北周时期,杨坚曾号召孙思邈为国子博士,但孙思邈只想认真研究医学,不愿外出,因此他拒绝了杨坚。从那时起,他专注于研究《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还时常上山收集药物,治疗疾病和救助人们,这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孙思邈医术高超,有起死回生之术。还召孙思邈给长孙皇后治病,太宗真正神州中泰见到孙思邈时,非常惊讶,因为孙思邈此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的容貌看起来非常年轻。唐太宗叹了口气,说,事实证明,世界上确实有不老的神仙! 在他治好长孙皇后以后,太宗要给孙思邈一个正式职位,但孙思邈的志向是帮助穷人和救治病人,因此他拒绝了太宗赐的官职。 在唐高宗统治期间,高宗也特别优待孙思邈。他将孙思邈接到长安居住,并计划授予孙思邈太医院正式职位,但孙思邈坚持不就职。最后,孙思邈向高宗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刘神威,高宗才没有坚持让他留下。 孙思邈因为专注于医学而两次拒绝进入皇宫。晚年的孙思邈住在华原县五台山,并为后代写下了自己的毕生的心血留给了后人。直至唐永淳元年,孙思邈才去世,享年142岁。 孙思邈在离世前专门立了遗嘱。他希望人们能将他薄葬,他还强调他不应为祭奠他而杀生! 孙思邈是那种善良到对地面上的蚂蚁都不愿踩死的人。他从没用动物入过药。他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但是,这么一位著名的不舍得伤害任何一个生命的医生,却发明了一种杀人武器,即火药。尽管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具体是谁发明火药,但唐初的火药发明者确实是孙思邈。 在《诸家神品丹法》的第5卷中,记录了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黄法”,其中就是由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而成的。 此后,朝廷在战场上使用了火药,杀伤力之大,使得无数的新鲜生命丧失在了火药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