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伞塔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成都一环路边的四川体工队训练基地耸立着一座跳伞塔,它成了基地的标志物。 提起跳伞塔,成都人无不知晓。尽管在三十几年前,这一标志物已经被“连根拔掉”。 跳伞塔这个地名在成都几乎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声名远播。跳伞塔被许多单位作为招牌名称,例子可举一长串,不花一分钱投入的冠军名,也从未有过冠名的侵权纠纷。
其实,跳伞塔名称的所有权应该‘完璧归赵’于早先的成都南郊体育场,它原是老南门城外一处景观。
跳伞塔始建于1965年,次年春节落成并投入使用。塔高60米,雄伟壮观。塔底有半径50米的砂盘和20米绿色草坪,塔顶四支钢臂伸向四方,附属设施有浪桥,虎伏,旋梯等地面运动器械。跳伞是通过卷扬机提升,将跳伞运动员牵引至跳伞高度跳下,培训国家需要的军事体育人才。
初涉跳伞训练的运动员最先把他们升至高度的一半,可能是恐高的缘故,有的运动员在半空中“咿咿呀呀”地乱喊乱叫,附近一环路上也听得到。几上几下反反复复地磨合十几次后升至最高处适应一段时间,运动员才敢在最高处打开跳伞的开关。每当运动员跳伞时,场面壮观,附近小学校放学的学生都要跑去观看,并相互传言:“跳伞塔这会儿在跳伞了!”天幕中的伞像朵朵蘑菇,跳伞员如神仙下凡,刹是好看。
80年代初,一次定向爆破,跳伞塔整体轰然倒下,跳伞塔就此完成历史使命,代之原址上崛起的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的大型体育馆。曾给很多老成都人作“引路牌”的跳伞塔,对于今天的成都来说已徒有虚名,留下的只是一丝永远的城市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