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砖沟渠蜿蜒曲折不是别家院,当属万佛寺

2015-7-13 09:23| 发布者: 吃喝小编编 |来自: 天府早报

摘要: 千年古刹万佛寺园林重见天日?7月12日,成都市考古队宣布在成都通锦路某建筑工地,发现精美唐代园林遗址,疑为成都千年古刹万佛寺的园林一角。这处园林三面环水,水渠蜿蜒,造型典雅,一展古代园林风采。据悉,此处 ...
■天府早报记者郑其摄影赵霞
     千年古刹万佛寺园林重见天日?7月12日,成都市考古队宣布在成都通锦路某建筑工地,发现精美唐代园林遗址,疑为成都千年古刹万佛寺的园林一角。这处园林三面环水,水渠蜿蜒,造型典雅,一展古代园林风采。据悉,此处工地附近在上世纪50年代曾出土200多尊佛像,因此这片园林被疑同为万佛寺区域。

发掘 水井、沟渠等大量遗迹现身
       今年年初,在成都市通锦路的一处施工工地里,多座类似于墓葬的古建筑逐渐浮现。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通锦路古遗址开展考古发掘。7月,考古人员总共清理出水井1口、灰坑8个、沟渠3条、池塘1个等大量遗迹,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生活用陶瓷器和少量与佛教有关的石刻造像等。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处丰富的汉代至明代的文化遗存。“这次收获主要是唐代砖砌沟渠和人工池塘,大约修建于盛唐。”考古队工作人员易立说,砖砌以唐砖为主,间杂有南北朝时期的花纹砖,对修建年代的断代提供了“证词”。

考证 仅存水池景观的遗址为园林
        昨日,记者从高处俯瞰该文物遗址,只见一段沟渠蜿蜒曲折,经过一段挡水渠建筑后,与宽阔的池塘相连。易立说,目前发掘出的唐代砖砌沟渠全长共90米,形状蜿蜒曲折,最宽处有近6米,最窄处不足1米,深达1.6米。“从这段沟渠的走势来看,西侧是水流入方向,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一支水流向南回旋呈‘山’字形,另一支则流向东北。”
       易立表示,该处遗址以前是一处园林,除了现存的水池景观以外,应该还有苍翠树木、亭台楼阁等,只是到了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这一时期,这处园林或因为城市改造等原因最终被废弃,许多建筑也未能完整保存下来。
推断 有可能是万佛寺的寺庙园林
       易立告诉记者,根据地理位置,通锦路古遗址所在地毗邻历史上著名的万佛寺(净众寺)遗址。此次发现的沟渠从造型可知其属于园林人造水景,沟渠东北段有一处外壁保留有不规整的台阶,而万佛寺出土大量石刻造像地点恰好也在遗址东北侧,因而推测沟渠和池塘的修建和唐代净众寺的历史或有一定关联。
       据了解,自清代光绪以来,万佛寺遗址陆续出土大量南朝至唐宋时期的石刻佛教造像。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一批珍贵南朝造像多来自万佛寺遗址。由此可推知万佛寺应该香火旺盛,实力也颇为雄厚,完全有财力可以修建一座人造园林。

■专家解读
对于研究隋唐园林等颇具价值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表示,隋唐五代是我国古代园林别业建筑的重要发展阶段,全国范围内园林之繁盛,具体数量难以准确统计,其中以成都府为中心的剑南道是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如著名的浣花溪草堂、徐卿草堂、朱山人水亭、卢照龄山庄等。他认为,此次通锦路古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隋唐五代时期成都地区的园林建筑和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园林一窥
粗瓷文物挺多不属富贵之家

       在发掘过程中,沟渠内出土了大量唐、五代时期生活用瓷器以及瓦当、板瓦、青砖等建筑构件。考古人员向记者展示了部分出土物品,多为生活工具,如大小不一的碗、盘、壶、盏、罐等生活器具,器具均是粗瓷,施以青釉,看起来极为简朴粗陋。总体来说,这些瓷器在古时多是普通人家使用。
       一座园林里,为何出土的瓷器如此普通呢?据了解,隋唐五代是我国古代园林别业建筑的重要发展阶段,很多官僚贵族都在自家或别墅区穿池堆山,树花置石。这一时期的园林“身份”按其性质主要分为三种: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而能够拥有一座私家园林的人,则属于非富即贵型,所使用的瓷器应该精美华丽。
       易立表示,“在私人园林和寺庙园林两个可能之间,我们更倾向于后一种。”另外,沟渠西南段专门修有一条砖砌挡水堤,有暗沟穿过水堤与水池相连,水堤及暗沟修葺考究,从中也可一窥这座人造景观修建者的财力。
■历史档案
万佛寺

       根据资料所载,万佛寺相传在汉时已立寺,中途曾多次更名,最终在明末清初毁于战火。在成都,从清光绪年间开始,便陆续在万佛寺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佛造像。这些佛像最早为南朝所建,填补了中国南朝造像的空白。其中,佛教中的阿育王像,迄今也只有在成都才有出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NewT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