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个视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刷屏了,就是那个神奇的《方舱医院真神奇》。有论者认为,作为一首抗疫作品,歌曲的表达方式让一些网友觉得难以接受。
据澎湃新闻报道,这首儿歌系湖南省长沙市潇湘诗会《湘人湘歌》征稿。 作品由湖南儿童文学作家谭哲(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与青年作曲家卜文正(潇湘音乐制作中心音乐制作人)、作曲家蒋军荣(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联手制作。
一个未成年人化着偏浓的妆容,在那里笑嘻嘻地扭来扭去,那画面,那画风,诡异得很,也喜庆得很。 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恍惚感:这是与抗疫有关的歌曲吗?这是少儿歌曲吗?
艺术创作不能为了高于生活而脱离生活,文艺作品的创作应该建立在正视“疫情带来的伤痛”这一基础之上, 去记录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不是像“方舱医院真神奇”这般缺乏共情的虚美。
时至今日,疫情仍未完全过去,仍在继续肆虐。即便要庆祝“伟大胜利”,恐怕还为时过早。 现在就急吼吼跳出来制造“欢乐祥和的气氛”,不仅不合时宜, 也会冲淡抗疫的严肃氛围,带给公众一些误导,误以为困难已经过去,可以尽情欢乐了。
看看正规媒体对它的评价
网上对这首歌一片批判之声。这不就是典型的马屁拍在马腿上,“低级红、高级黑”嘛。
为什么大家会如此反感?就是因为此类不讲逻辑“正能量”太多了,把普罗大众当成傻子忽悠。 美化苦难不是“乐观主义”,更不是“正能量”! 舆论对此类行为给予质疑和批评,才是社会的进步。
所有战疫一线的人和事,担当与守望,都应该保持基本的人文关怀视角。 毕竟,面对如此沉重的疫情,保有敬畏之心,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