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边城蝴蝶梦,作者所在城市:广州。
今天写一下疫情的次生灾害,物价上涨问题。
早上去买菜。长豆角、茄子、青菜,三样蔬菜总重约两斤,21.5元。 平时我不会特别注意物价问题,但回想了一下,这么多菜,在春节前的价格大概不会超过15元。这么一算,涨幅惊人。
别的菜,西红柿8块一斤,猪肉40块一斤,牛肉50块一斤。
成都人的习惯是吃饭要有汤喝,但讲真,这段时间真的喝不起。 一锅汤的脊骨,没有四五十拿不下来,再算上莲藕、胡萝卜、冬瓜那些配菜,一锅汤六七十块钱,还不顶饱,太不划算。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月份的CPI数据,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9%,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7.9%。
这意味着,你去年同期花100块钱能买到的食品,现在要花121.9元。
其他物品也大抵如此。如果你还能以1月份的价格买到大米、食用油、尿布、奶粉、米糊,建议你赶紧下单,不用再货比三家了。
更可怕的是,通常来说,物价涨上去了,就很难降回来了。
自从“蒜你狠”、“豆你玩”之后,蔬菜价格整体上了一个台阶,至今一直坚挺。
水果也是。以前的财富衡量新标准是“车厘子自由”,现在恐怕普通水果,买起来都不是那么自由了。
统计局的解释是出于居家要求和避险心理,有些人囤购方便面、肉制品和速冻食品等食物,并波及到其他食品,导致食品整体价格暴涨。
另外,疫情期间生产停滞,交通受阻,物价必然要上涨。现在吃的用的,都是存量,用一天少一日。所以,现在各地才那么着急要复工。
这些问题,相信在疫情好转、管制结束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起码猪肉的价格,能否回到十几块钱一斤,我是表示怀疑的。
但是今年全国春耕肯定要耽搁了,对全年粮食生产有多大影响,现在还不得而知。
国际上,非洲亚洲部分地区发生了数十年罕见的蝗灾,澳大利亚发生超级大火,这两个确定事件必将导致世界粮食产量下降。
2018年,中国进口粮食10800万吨。 2019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粮食9980万吨。 2019年中国全国粮食总产量是66384万吨。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粮食产量铁定会有较大缺口,预计会加大进口量。
世界范围内粮食紧缺,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至于粮食价格会不会暴涨,这点倒不用太过担心。粮食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 所以,17年来,每年年初都会发布聚焦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上个月5号,2020年的一号文件下发,强调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但能不能经常吃上肉,这点我是比较悲观的。 经过三四十年大鱼大肉的生活,如果工资不大幅上涨,很多人真的很可能又回到吃顿肉都要想半天的地步。
工资能不能大幅上涨呢?我觉得能按月领到工资,就应该谢天谢地了。
怎么办呢?开源节流。
首先是好好工作,对老板好一点,争取不要失业。 不要怕辛苦,搞点副业。另外一定要保重身体。 一些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也该改改了。 给家里留点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去年,美团董事长王兴说,2019可能会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这句话当时很多人不信。 现在看,可能要把未来10年替换成未来几十年。
愿人民能吃饱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