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1-13 22:45
|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电信
很多人30岁就心就死了,之后只剩下身体在生活中挣扎。
我1998年高一玩了一年电子游戏机,经常旷课,全班倒数第一。2001年高考517分,第一次逆袭成功。
2002年家庭变故,川师院退学。2003到2007重读本科,自己赚钱交了大部分的学费生活费,第二次逆袭成功。
2008年放弃太原熟悉的市场和人脉,带着几万回成都,2010从头开始,2013全款买房,现在不再为蒜苗回锅肉发愁,第三次逆袭成功。
以上每一次都是90%甚至是95%的同龄人,在同阶段无法实现的“小目标”。算逆袭吧?我自认比不上最顶端的百分之一二和先天带光环的二代们,但在屌丝群体里,我上面的三个履历也是学习能力、毅力和办事能力的体现了吧?
相比来看,2015年因为老行业走下坡路,看书五个月388分考过司法考试,2017年拿到律师证,都只能算生活的一朵很小的浪花。
要说我有多少技能?市场运营、文案策划和法律,我都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但闲惯了且没有生存压力的中年人,每一种技能都不拔尖,又不愿意最底层做起。
在法律行业,两年时间里(从考过起算),经我观察看,我觉得市场是非常不理性的。
和讳疾忌医一样,多数普通人觉得律师只是打官司。至于之前的预防、沟通甚至咨询,多数人是不做、不屑于做或者是只想免费做。事到临头打官司了,好多人花钱请了律师之后,仍凭想象乱来,好多必赢的案子都很可能马上变必输。
2017年,也试图努力奔走,试过几个月拼搏。但就和多数中年危机的朋友们一样,感觉体力脑力在下降,家庭的负担(经济之外的)越来越重。最重要的是,普通人的天花板都很明显(很难得到第四次逆袭成功的成就感)。如果走普通的市场化道路,累到最后也不可能有大的质变;如果走高端的专精道路,苦于没有合适的方向和资源。
家庭的负担(经济之外的)越来越重,这句话我觉得有必要单独聊聊。就和好多网友一样,你赚钱了,父母的社保存着舍不得用,有空还去搞点乱七八糟的诸如听骗子讲座或捡瓶子等小破事,你会思考你赚更多钱有什么意义?你努力的过程中如果后院起火能不能解决?老人带小孩有多少必须纠正的恶习?如果自己不在家,老人之间或配偶和老人之间能不能有效沟通?这些问题多了,感觉拼搏还不如混吃等死,最起码温水煮青蛙,得过且过就不会出大问题。
当然,中年不想多拼搏的另外一个大的原因是最近两三年,多数朋友劳动收入都比不上资产的升值。工作一年赚10,20,30的朋友占主流吧?比房产的升值,劳动价值只是个笑话········。
房产飞升的这两年,实体经济越来越不好做。以前律师业是原被告都有钱则律师好收费,后来到被告没钱不好执行原告就降律师费,再后来是被告瓦塔了原告也穷了,部分原告甚至诉讼费都交不起········。
有时想想多拼,买个好点的车,一年车的损耗加使用成本如果是4到7,因此多赚4到7?还不如不买,少操心。
这或许是极简主义思维的抬头?会发展成“宅文化”吗?
以上是因为“三小段逆袭经历“花光了的所有力气和运气,还是多数朋友到了三四十岁都要经历的普遍路途?
少做事少犯错,越发喜欢独处,勇气拼劲锐减。
33岁的年末,深秋初冬黄色预警的气候下,求指教求点拨!
为什么这么多人理解不了迷茫,眼里只有炫富?或者认为必须要更成功才有资格迷茫?一群不成功的德国屌丝,年均休假178天,扣除双休后还有70多天。
我作为背时的中国屌丝,难道就没资格在“宅与拼”之间迷茫一下?
|
友情提示:发言及回复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