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们在运用各种烹饪方式品尝之后,慎之又慎地在《山海经》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意思就是,君子吃了巴蛇的肉,就不会再得心痛病或肚痛病,完全是一剂预防之良药。(好吃不好吃就真不好说了。)
唉,原来不是食用方法
那么,不一定好吃的这剂药到底长个啥样子呢? 吃过的先民对它的外貌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的。 还有一种说是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交错的。
然而经过研究认为,这两种说法一个是只描述了它的头背部;一个不仅观察了头背部,还算上了腹部。可以说全都是正确的。
好吧,接着科普。 话说这巴蛇平时长在岭南洞庭湖,就瞅着路过的生物们抓来吞着吃。 其中象比较巨大,要消化比较长的时间。但如果吃的是獐、鹿之类的,那就连骨头都不会吐,直接就消化了。
本来每天吃吃吃的,巴蛇这日子过得也是可以。可它不仅吃动物还袭击人类,那就没办法了。 黄帝派遣了 羿来斩杀它。羿自然是勇猛无敌,一下子就射中了巴蛇,然后巴蛇就赶快逃啊,羿就一直追啊。没想到巴蛇体力还可以,竟然一直追到了遥远的西方,才终于把它给杀了。
巴蛇虽然身死,但关于蛇吞象,一直流传着一条劝世名言: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不过,关于这句话的传说也不止一种: 有说是一个樵夫救了蛇,和它成了好朋友,但他的后代叫“象”的贪婪成性,两次要取蛇肝,结果在蛇肚里没能出来,把自己给作死了。 还有说是母子两个救了蛇,和它成了好朋友,但儿子贪婪成性,两次要取蛇眼,结果惹怒了蛇,被吞吃下去,也把自己给作死了。
总之,这是一个关于贪婪的(大快人心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就算是好朋友,也不能老觊觎人家的身体。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