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扯扯OTO,今天听广播的时候才晓得,成都现在要办一个OTO的大型活动,聚合了成都知名的一些OTO公司。侧面证明了现在这股风潮是越来越火爆,而且看参展的这些OTO公司的业务也是相当的细分,美甲的、洗车的等等。这个好像也是最近的这些OTO公司干的事情,在非常狭窄的一个渠道发力,然后计算客户的潜在增长,盈利速度然后开始给投资讲故事,拿投资。如果投资不听,那就只有重新找一个点来新一轮的重复。我自己也观察了不少的OTO项目,除开投资这个点,如果纯粹是从他们服务的客户或者说是经营模式我觉得很多都是不能生存的。比如上门美甲给上门美发,在我看来就基本属于扯蛋,虽然我不是女生,但是我也知道周围的女生做美甲给美发这两个事情基本都不是为了去做而去做,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给她姐妹们的一种社交活动。这个给他们去喝水吃甜品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是用不同的附属品来完成他们的社交活动。请问有多少人愿意本末倒置为附属品买单而舍弃主体?再比如像修车洗车这个也是如此,在现下大家更多的还是倾向于4S店及专业洗车店,吹出来的刚需其实根本就不是需求,所以真正的客户,营收对这群公司来说根本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怎么把自己的PPT做好,怎么把故事讲好。虽然都知道做产品就是解决痛点,但是现在许许多多的公司他需要解决的痛点并不是消费者本身的而是投资人的痛点,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看起来觉得漏洞百出的产品。OTO其实只是一种形式,最后还是要落地的解决服务群体的痛点。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不是真正用户的刚需?用户会不会为你提出的这个刚需摸包包?他能不能长期多次的为这个刚需摸包包?这些才是决定项目本身的生命力。少讲点儿高大上的OTO、互联网+,真正的去了解自己想涉足行业本身的本质以及解决用户的痛点才是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