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休假,怎样才不是“纸上福利”

2015-8-6 09:51| 发布者: 吃喝小编编 |来自: 天府早报

摘要: 又到暑期,又到休假的高峰期。几乎和天气同样热的是关于带薪休假的话题。但仅仅讨论各种不愿休、不能休、不敢休,显然没触及问题的本质。缘何决策层屡次谈带薪休假?要保障休假权,就是增加假期天数那么简单?还有更 ...
专家表示,科学调配和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比单纯增加假期天数重要
      又到暑期,又到休假的高峰期。几乎和天气同样热的是关于带薪休假的话题。但仅仅讨论各种不愿休、不能休、不敢休,显然没触及问题的本质。
      缘何决策层屡次谈带薪休假?要保障休假权,就是增加假期天数那么简单?还有更多人关心,现在关于休假的“软措施”能否转变成“硬规定”?
      先不说今年休没休成假,想想今后,只有深入的讨论才能保证今后的假休得更丰富,也更有保障。

新闻调查近三年来
72.3%
从未享受过带薪休假
13.9%
休过一次假
7.8%
表示休过3次假
没休成假的原因
22.4%
上司和同事都没休,想休但不敢休
22.3%
每天各种忙,想休但没时间休
9.7%
担心休假会影响发展前途
带薪休假少?错峰和灵活才是关键
      按现行规定,一个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职工,每年可依法享受最短5天、最长15天的带薪假期。“工作15年,才能有15天带薪的假,这得怎么熬啊。”80后小伙儿廖俊杰的想法在80后、90后中其实很普遍。“假期多少,如何调整,是个需要系统考虑的事情。一味和国外发达国家比假期长短其实没什么意义。”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说。在他看来,如何科学调配,避免让几个集中的假期,比如黄金周,成为民众吐槽的沸点,其实更关键。“科学调配,错开高峰、避开人流,有利于保证休假和出行的基本舒适度。”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刘思敏说。能在“错峰”和“灵活”上做好文章,比简单增加假期天数更有效,刘思敏说。
福利变红利?需要解决怎么休好假
      真能化休假“福利”为“红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每逢节假日,都可看到网友晒出“黑导游”“票价高”等各种抱怨。一些旅游业者尖锐地指出,旅游的产业链不齐全、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导致游客舒适度不高,国内度假产品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度假需求。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魏小安看来,度假出行新业态的发展也需要高度重视,比如房车、游轮、游艇……
      “解决能不能休和怎么休好的问题,同样重要,要同步考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光建说。
■焦点
休假何时不再成“假”休?

      今年初公布的《国民旅 游 休 闲 纲 要(2013--2020)》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楼嘉军表示,带薪休假在我国从制度层面已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落实。
      专家认为,要将带薪假期真正落实到生活中,首先要增加对“休假权”的认识。同时,要有“硬措施”改变休假权遭遇“软落实”的困境。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认为,落实带薪休假不仅要加强对这一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提供职工休假权保障方面的法律援助,还应借鉴法国等外国经验,积极考虑将带薪休假明确写入法律,并对违反带薪休假制度的单位或个人有明确的制约措施。
      在推广带薪休假制度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具体国情,不一刀切,而是鼓励不同地区、行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有差异的带薪休假制度。
      一些地方已经有了休假模式的新探索,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州庆期间不仅放假调休五天,还将州内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景区景点针对州内居民设立免费开放日。“到2020年基本落实,不等于现在可以空等五年。”他说。
■同步播报
人社部:暂未研究周末短假

      前日关于“周末两天半短假”的信息引起网络热议。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暂未研究增加每周固定休息时间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强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相关专家也表示,目前仍应以完善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为突破,两天半小短假可行性不大。
    (综合新华社、中新)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NewT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