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追的女孩
发表于 2017-11-10 11:07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7-11-9 08: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技术移民是全家的
主申请人可以带着配偶和子女全部移民
牛逼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7-11-10 11:20
那些年追的女孩 发表于 2017-11-10 11:07
牛逼
非牛逼,政策就是这样的。
只要是移民国家的技术移民,都可以带配偶和子女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7-11-10 11:55
从北京回来后一个月,就收到了北京大使馆寄来的“大信封”——全家的加拿大护照、签证和登陆纸。
自此,前后耗费了四年时间的全自助式技术移民就宣告完成了。
我在拿到信封后,仰天长啸了一声,然后,就再没有别的什么感觉了。
四年,媳妇儿都熬成了婆,什么样的激情都被拖到心如止水了。
到此为止,加拿大政府的规定收费、移民中介的收费和国内所有乱七八糟的费用加在一起,总共花费没有超过五万人民币。
当然排除了规定的银行定存,用于开具资金证明的钱。
在家最后休息并陪伴了孩子、老婆和父母之后,
10月25日,伴随着老妈的眼泪和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里,我自己也流着眼泪坐上了从成都至广州中专,最终飞往温哥华的班机。。。。。。
二手玫瑰
发表于 2017-11-10 12:09
继续!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7-11-10 12:37
这趟跨越太平洋的班级,总共飞了13个小时。
25日下午14:30从广州起飞,26日上午10:30才降落在温哥华。
也创造了我坐飞机时常的记录。
当真是从日落坐到日出,又从日出坐到日落。。。。。。
在下机后,跟着一飞机去占领温哥华的中国大妈很顺利的通过自助式通关机填报了通关申请表格,拿到打印出来的玉照和二维码,
乖乖排队等候海关的问询和检查。
而我这个第一次真正踏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鸟,还冒充老司机帮着几个大妈搞定了自助申报。
温哥华机场内外随处可见的中文标识让我有一种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加拿大省温哥华市的错觉。
看来以总人口1/3的数量占领温哥华,是我们华人向资本主义宣战的最大胜利。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温哥华的白人们就都将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高唱为人民服务了。
先前的所有担忧和预计都没有发生,
印度籍的海关妹子态度很友善的看了护照、登陆纸以后,
问明了我前往加拿大的目的,就主动的给我指出移民通道的方向,还走出来人工指路,最后不忘一句——welcome to canada.
按照指示,进到移民局的大厅,里面只有两三对等候的家庭。
有印度的,也有看起来像是欧洲国家的,当然还有我这个拆哪的。
移民官是一名很帅气的印度小哥,不苟言笑。
在让我出示了护照、移民纸后,就开始了例行的询问,
全名、拼写、从哪儿来,为什么来、准备在哪儿居住生活、结婚了没有,为什么配偶没有来,有几个孩子,几岁了,叫什么。。。。。。
完了。
比我想象的太简单了。
唯一的插曲就是小哥在问我什么国籍的时候,我回答China,然后自作聪明的补了一句——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结果小哥狠狠的怂了我一句——中国只有一个!
政治觉悟比我鲜明。
移民官在返还登陆纸副件后,很意外的对我说了一句——祝贺你。
当时让我有点小懵,随即也很礼貌的祝他——have a nice day。
让他和旁边的白人妹子都笑了。
对比 我的入境审查,其它人的就惊心动魄多了,还有被当场遣返的。
我的好运气一直延续到这里。
而后面的事情就很痛苦了,还得等候将近8个小时,才能又坐上从温哥华飞萨斯卡通的加拿大国内航班。
因此也就有了一个油头垢面,胡子拉碴的中国中年叔叔,背着登山背包,挎着相机包忘返流连在温哥华机场之内。
温哥华上午十点的阳光照耀着我凌晨三点的身体,而下午六点的夕阳又刺激着我早上九点的神经。
想死的心都有了。
而在等到我降落塞斯卡通机场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时间的晚上11点。
而我的身体还在国内的下午一点。
整整两天两夜都是这种日夜颠倒的状态,也包括后面的几天时差调整期。
在等到房东开车接到我,回到租住的地方,
我当时就把所有的东西一扔,就睡死在床上。
Qi七
发表于 2017-11-10 14:19
继续……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7-11-11 01:46
第二天醒来,已经是当地时间下午三点过,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整整两天没吃过一顿像样饭,几乎全是啃的冷面包和三明治。
导致我现在看到这些东西都有深深的心理阴影。
估计这辈子我都很难再碰这些外国人的饮食标配。
没办法,在收拾妥当以后,只能迎着头皮出门购物。
总还得养活自己,填饱肚皮。
索性这个时候还不算太冷,但地上已经有了薄薄的一层积雪。
按着GOOGLE地图的指示,找到住家附近最近的一家超市,SOBEYS,
在里面来来晃晃折腾了一个多小时,重算采买齐了第一天急需用到的各种物资,
然后继续走路回住的地方。
而整个街道上,走路的就只有我。剩下的都是资本主义的汽车在道路上飞驰。
因为常年在国内生活,很多习惯已经在心里根深蒂固,到了这里就显得格格不入。
特别是在过马路,面对开过来的汽车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等待,想让车先过。
而这里的司机在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的时候,远远就开始减速,等到开到停车线前,就完全止步,等待行人过了以后才又发动汽车。
而我还在傻逼的继续等着车辆开走。
一直到司机们向我招手示意了,才恍然大悟,一路小跑着跑过马路,中途还只能尴尬地向对方挥手以示谢意。
而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最近几天自己才真正开始慢慢习惯。
但又开始担心,以后回国了我要怎么过街。。。。。。{:lol:}
额外不得不提的是,到了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需要刷新自己的三观去重新适应和认知。
生活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这里各个族裔的移民,友好热情的态度又让自己深感安慰,至少到现在为止,我得到的都是很热情而友善的回应,
没有出现过国内盛传的“三等公民”和“颜色歧视”的情况,
而那些在此生活居住十几二十年的老移民也同样表示从来没有遇到过。
这个座落在加拿大中部草原的城市,虽然小,尽管土气,但很多方面确实比国内更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还有任何地方都干净整洁到如同国内办证大厅水平的厕所。
这也是我对两个国家文明程度差异最大的直接体验和感受。
小菜菜是我
发表于 2017-11-11 15:44
为楼主的坚持耐性打call
sheep2046
发表于 2017-11-11 23:56
不错不错为楼主点赞!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7-11-12 02:14
随着落脚,心理上也就开始逐渐安定了起来。
自己行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逐渐开始了对这座小城市的探索。
在登陆后一周的时间里,自己先后跑了几个新移民必须要去的地方,办完了几件必须要办的事。
(放几张在这里终于开始吃到的热餐,都是自己做的。还有萨斯卡通的第一桶卤水。以后的私房菜在逐渐成型。还有就是自己很土老帽的第一次吃到了黑莓和树莓,但简直令人大失所望)
在政府服务中心申请SIN号码,也就是所说的工卡。这好比国内的身份证,你的就业、教育、办理银行业务、工资发放。。。。。。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这个号码,而这是所有证件申请里最急需的,也是最应该优先办理的。
政府中心不像国内,在威武庄严的政府大楼里,而是隐藏在一座购物商城里面。
带上登陆纸、护照,进去排队,然后等待叫名字。就会有工作人员出来接待,在询问了一些基本的情况并审核了相关资料后,很快的就把SIG号码连同一张纸质证件发到你手上,最后还不望向你表示祝贺。而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热情耐心的态度都让自己觉得招架不住了。
这里没有所谓的“歧视”。
然后,去到市中心的新移民帮助中心OPEN DOOR,提交了国内的驾照,付了30加币做了翻译。在等待十天拿到后,就可以凭翻译后的国内驾照在加拿大驾驶90天。很多来北美旅游的中国游客也都是这么做的。而90天后,则必须拿到当地驾照才能上路。而我的任务,则是必须在90天以内完成驾照的笔试和路试。
接下来,去了临近的公交服务中心,办理了一张公交卡,并充值了20次。换算成人民币,真的才是叫人心痛。不刷卡,一次3加币,折合人民币16.5元,办理了次卡,也是2.5加币。唯一的好处,跟国内也差不多,90分钟分内可以不限次数的换乘。但又有哪个神经病会不限次数的换乘呢?更别提这里的公交车基本是半小时一班,非主要路线都是一小时一班。但发车到站的时间很准确,也用不着像国内一样望穿秋水的等,只需要掐准时间到车站就可以了。有了GOOGLE MAP,还能在线查询到发车和到站的时间表,简直是出行必须依赖的东西。
再接着,就是去驾照考试中心登记预约了驾照笔试。缴纳了25加币,出示了登陆纸、护照后,窗口给了一张预约表格。理论上,笔试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参加,只要你觉得自己准备充足。但我现在是对加拿大这里的交通规则两眼一抹黑,所以只能先预约,然后回去慢慢学习驾驶手册的内容,在线做练习题,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后再去参加笔试。通过笔试后,还得预约路考。而参加路考则必须跟随教练学习满6个小时的路驾,才能正式预约路考。而这一步离我现在还很遥远。先全力以赴搞定笔试再说。但无论是笔试还是路考,都必须在登陆后的90天内完成,否则代价就大了————要等到五年后才能再申请驾考。这个代价是谁都无法承受的。
最后,去了新移民语言测试中心,预约了第三天的语言测试,以后参加免费的政府语言培训班就靠这个了。而我之后去做的测试,成绩是CLB5,比起以前的雅思考试又有了小进步。但就是因为自己的积极表现,结果能安排到的这个级别的免费课程要排队到4个月以后!!!我已经彻底放弃去参加语言培训的念头了。这儿的语言测试和免费课程的原则就是优先解决那些继续语言培训的移民,而你如果有一定的基础了,基本生存无忧,那就只有对不住了。慢慢等吧。可惜我知道得太晚!!!!!
然后就是继续到临近超市购买必要的生活物资和食材。而这里低廉的商品价格真的让自己一次一次受到万点的伤害。。。。。。而且质量和安全有绝对的保障。可以这么说,这里超市大多数的商品,尤其是食品,到了国内都是高档产品。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