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虚空
发表于 2022-10-23 16:32
幕节风
发表于 2022-10-25 15:38
终于看完了,楼主不容易啊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22-11-16 06:24
2020年8月的加拿大,正是疫情肆虐的期间,那时候可以说是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疫情的蹂躏之下倒闭,服务性行业更是遭受灭顶之灾。从餐馆、酒吧,到酒店住宿,航空、航运......
(隔离期间的饮食)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加拿大政府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纾困措施,为民众和企业发放大量的救助金。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人都是靠着这笔政府的救助金渡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
(第一笔收到的疫情福利金支票)
对于一般雇员,只要在疫情期间失业,或是导致收入下降50%,就可以向政府申领每月2000加币的“疫情补助福利金”,而且这笔钱不会交税。(我从回加拿大到重新开始工作,总共申领了四个月,8000加币)政府也不会要求提供任何的失业证明,完全凭自觉。加拿大就是这样的一个法治国家,在政府层面不会有太多强制性的管控手段,一切都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但一旦因为侥幸心理而产生违法行为,一旦被查处,其后果将是异常的严重。对于这个“疫情补助福利金”,也有很多人冒领,但很多都在之后税务局的排查当中被调查出来,不仅要被勒令退还冒领的部分,而且要承担巨额的罚款。
我记得在2021年,全加拿大就有十几万违规申领者被查出。
而对于那些在疫情期间受到严重冲击的中小企业,政府除了出台税收减免的措施以外,也直接向他们发放补助,我记得最多的是可以领取到每月员工薪资支出的70%。但一切都是有前提的,企业必须是之前连续几年合法报税,且经营状况良好。
(夜跑随拍的社区街道,到了晚上七点以后,一条街可以从头看到尾。这和以后生活的大都市形成鲜明对比。)
加拿大的税收制度很严苛,比例也不低。但政府确确实实能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确实是其优越之所在。但疫情三年,政府为了选票,拼命的发各种社会福利,同时也就造成了通货膨胀飙升,带动几乎所有的物价同时疯狂上涨,达到了自加拿大建国以来的最高点。记得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油价大概是1.2加币每升,最低的时候维持在0.9加币每升。但到了2022年,油价已经冲到了2.2加币,而且几乎成了常态。如果遇到1.8加币的时候,就已经算是低点了。同时跟着一起飙升的,就是日常所需的各类食品价格,尤其是禽蛋、牛奶这样的必须品,上涨幅度几乎达到了1倍,而且至今都未能看到有回落的趋势。
(饮食日常,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豪言壮语——把三文鱼和牛排吃到吐)
回想这三年的疫情,的的确确已经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的重新塑造了我们的一切,而很多都是无法再回到疫情之间的状态了。
几乎是所有人,都无比怀念2019年以前的时光。
话归正题,落地加拿大,按照政府要求需要自行自我隔离7天。没有社区上门检查,也没有大白上门核酸。一切都凭自觉,自己承担一切可能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9月开学,小家伙开始在家的网课学习)
于是我们找到了一家专门做隔离的民宿,以每天120加币的价格过了一周的隔离生活。之后,就又开始了放飞自我的自由生活。而这时候的加拿大疫情防控,给我的直观感受,也就是出入公众场合需要酒精洗手液消毒和戴口罩,仅此而已。
(在萨屯儿,更多时候就是这种纯天然的娱乐方式)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九月底。要在萨斯卡通重新找到合适的工作几乎是不太可能了,因为几乎绝大部分的餐馆都进入到歇业或是收缩的状态。所幸在国内的时候,一家餐馆的负责人通过国内的一本专业杂志联系到了我(当时在杂志上投过稿件,专门写自己在加拿大餐饮工作经历),最后达成了协议,去温哥华他们新开的店任职。
(九月中旬,萨斯卡通就早早的进入短暂的金秋时节,同时也宣告夏天的结束。这个时候,也是整个加拿大色彩斑斓的表演舞台。)
自此,作为自己登陆加拿大第一站,可以说是自己第二故乡的萨斯卡通,在生活将近三年后就即将离别。
写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萨斯卡通这个城市。作为加拿大传统中部农业草原省份之一的萨斯卡切温省,萨斯卡通是其最大的城市(省会里贾纳)。但因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很多加拿大人甚至都没有听过萨斯卡通这个名字),农业是其主要支柱产业,所以萨省政府推出的各种省提名的移民项目想要引进更多的移民,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而萨省几乎就成为了加拿大移民难度和要求最低的省份,大量国内的移民者都选择在这里作为自己异国他乡的第一站。但因为萨省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严酷漫长的冬季(从十月持续到来年五月,几乎半年时间),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三十度,伴随大风体感温度可以超过零下五十度。而华人数量始终都只维持在3千人左右的水平(还包括了大量的萨斯卡通大学的留学生),而落后的经济,对于习惯于声色犬马、车水马龙生活的国人而言,无异于实质性流放和蹲监,因而在华人圈里才有“萨屯”这种充满着东北大渣子味儿的称谓,此外就是“蹲移民监”的戏谑。
正因为这些原因,虽然萨省不断的引进各种移民,但始终很难保留住这些移民。我记得曾经看过相关的调查,萨斯卡通的整体移民定居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下。而对于那些怀揣着大量真金白银的中国土豪而言,气候温润的温哥华,繁华的多伦多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凭心而论,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城市的。虽然不及国内的城市繁华,气候也不可爱,但这里却有国内所没有的平和,整体的生活节奏也很平缓,本地居民也都十分友善。而这一切,都是加拿大其它大城市所缺少的。单单只论居家过日子的话,这里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人口数量少,相应的就业机会也少。在面对是过小确幸的居家日子还是现实的养家糊口的选择上,我想绝大多数人还是只能无奈的选择后者。但即便是现在,我们依然很怀念在萨斯卡通的三年生活。
(2020年9月26日,我们在萨斯卡通最后的一天。带着孩子坐上公交车最后游览了一次萨屯儿,之后就展开了一路向西的旅程)
佛系随缘
发表于 2022-11-19 23:37
这个高能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22-12-2 14:07
2020年9月27日,一家人离开了登陆3年的萨斯卡通,来到了隔壁阿尔伯塔省的埃德蒙顿,新雇主还专门为此搞了一顿丰盛的迎接晚宴。
(在埃德蒙顿,终于见到了传说中华人必到的大统华超市,也在宜家好歹找回了一些身在成都的感觉,连空气里的味道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商品价格的强烈对比,还有就是国内没有的一些人性关怀。)
因为是在国内期间就和这家餐馆的老板娘有了沟通,所以在她的帮助下很顺利的在埃德蒙顿落下脚跟,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熟悉和磨合,之后就又随着他们在温哥华的新店开张计划又再次搬家到列治文,一待就是两年。
(每到一个新城市,必然要干的一件事,就是带着电车痴汉把电车、地铁、公交坐个遍。好吧,我承认这么多年我都习惯了。这里的地铁真的好空!!!)
从来到埃德蒙顿,就完全感受到和萨斯卡通这种小城市截然不同的氛围,自己甚至都不太习惯于路上繁忙的车水马龙和复杂的道路系统,开始不停的怀念萨省的地广人稀和安宁,也足以证明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
(埃德蒙顿的议会大厦和政府所在地没有围墙,只有和公园连成一体的开放式草坪,议会大厦门口也是可以随意拍照留念的)
(作为阿尔伯塔省省府所在的埃德蒙顿,总算是有了大城市该有的样子。但即便如此,这里在全加拿大也算不上排得上号的地方,但对于萨斯卡通而言,已经是天花板了。一个月里的休息日,就这么带着孩子走遍了能走的地方。)
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又开始了新的旅程。这次是花了两天时间,奔袭1200公里,从平坦的草原一路翻越洛基山,再开进临海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西海岸,沿途也一路感受到了加拿大的壮阔秀丽。
(九月底,埃德蒙顿就迎来了第一场雪。我们也赶在大雪来临之前踏上了前往温哥华的旅途,并在途中渡过了万圣节)
现在都还记得到达列治文是当天的晚上七点,一路风尘未定就找到先前在网上订好的一家民宿草草住下,一家三口就挤在不足七八平米的小房间内。而这家屋主将整栋房屋分成了数个单间,以每间500——700不等的价格长租给了不同的租客,其中有单身的打工者,还有来加拿大探亲因为疫情滞留而无法按时回国,儿子家里无法住下所以被儿子安排在这里住单间的上海老人。我们则是预定了三天。
(到达列治文吃下的第一顿热饭。大温地区确实不一样,对于华人的胃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是原汁原味)
而之后的三天里,我们开着车前后看了不下六套住房,有高层公寓,有独栋HOUSE(也就是国内说的独栋别墅),还有联排的TOWN HOUSE(比别墅小,没有前后花园和车库的小型别墅),最后终于以每月1600加币的价格租下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一住就是两年多。前前后后算下来,但是房屋租金就已经耗费了38400刀,折合人民币差不多20万出头(按中位汇率5.25计算),在国内妥妥的一套首付。
(租住社区里的独栋别墅,价格不会低于200万加币)
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至此就一直成为自己心头萦绕不去的执念。但要想在房价全球最高的大温哥华地区买房,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正好这两三年,又是加拿大房价最高的时期,大温地区现在一套几十年的公寓,两室一厅,还看得过去的基本都不会低于70万加币,人民币不少于300万。就算是最便宜的,房龄最老,设施最陈旧的40平米上下的一室一厅公寓价格也在40万加币以上。
(列治文大统华超市里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随处可见的中文广告和招牌,满大街的华人,完全有一种身处国内的时空错觉。真的是移了个假民!!!!)
住房,在温和华,不仅仅只是新移民我的魔咒和痛,更是那些在这里生活多年,甚至是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本地人心里的痛和魔咒。
记得当时的房市火爆到房主挂牌一晚,成交价格就能上涨十五万的疯狂程度。很多人也靠着这波热潮赚得盆满钵满,还有更多的人则是对未来加拿大的楼市充满着希望和憧憬。
(刚好赶上大温的金秋,带着孩子四处走走停停,幸运的拍到了即将迁徙越冬的加拿大雪雁。和全身灰扑扑的加拿大街霸——加拿大鹅相比,雪雁确实要讨喜得多,至少外貌上是如此。一大群一大群就这么在社区周边的草地休息觅食,也不怕人,你拍你的,我吃我的,大家互不干扰,这很加拿大。)
话归正题,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又把当初刚登陆加拿大的流程几乎又走了一遍。为孩子注册学校,重新寻找家庭医生,更换BC省的驾照、保健卡服务卡,更改自己在政府部门和银行登记的所有个人信息,从电话号码到住址......
(列治文的秋天)
对于加拿大这种联邦制的国家而言,尽管全国有一个统一的联邦政府,但各个省都有自己的行政执法权利,政府财政完全独立,连税收也是各自为政,每个省份的比例也各不相同。之前的萨斯卡切温省,整体税率为11%,而隔壁的石油暴发户省份阿尔伯塔省就只有5%的联邦税,完全取消了省税,成为整个加拿大税率最低的省。位于西海岸的BC省,整体税率为12%,联邦税是统一的5%,省税为7%,甚至比处于中部农业主产区,经济相对更落后的萨省还要高。居住了两年,自己发现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虽然BC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在整个加拿大属于得天独厚的独一份儿,但因为缺乏石油开采和其它重型工业,主要还是依赖于航运、服务性产业、旅游业,所以导致省税偏高。因为BC省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之气候温润,冬季基本无大的降雪,港口也不会封冻,所以才造成了加拿大的华人群体一窝蜂的都聚集在这里,其中又以列治文市为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整个列治文的华人比例达到了惊人的53%,以至于我感觉在这里生活是移了个假民。
(落脚的第二周,经人介绍,去到一土豪的私人别墅里做了一顿私房菜,赚了几百刀辛苦费,也第一次见识到了温哥华土豪华人的奢靡生活。偌大的一个私人别墅,叫庄园都不未过。位置隐秘,绿墙包裹四周,大门电子监控刷卡。平时完全空置,仅作为临时宴请和私人聚会使用,内部两个游泳池,洗手间若干,感觉需要地图才能找到出去的大门。晚餐所有原材料不计成本,一瓶红酒超过2000刀,一桌人一晚上喝掉了很多人一年的工资,全程UBC大学的学生妹作陪。酒足饭饱后,你懂的,不过那已经不是我的业务范围了。)
剩下就是熟悉环境,去了温哥华市中心、煤气镇、唐人街、UBC大学,列治文的渔人码头和众多的自然公园
11月,雇主的新店重整完毕,我也重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前老板据说是一个年轻富二代,在这家店上的投资总计超过了100万加币,却因为疫情只能靠外卖云南米线维持,最后不得不以20万加币的超低价格转让,让现老板平白捡了一个大漏)
cuisg0304
发表于 2023-2-16 17:43
继续三
酷鱼2000
发表于 2023-3-18 09:55
一口气读完,期待更新
写程序换酒喝
发表于 2023-3-18 14:52
坚持更新这么久,不错不错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23-3-23 10:58
cuisg0304 发表于 2023-2-16 17:43
继续三
有时间就会更新的。谢谢!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23-3-23 10:58
写程序换酒喝 发表于 2023-3-18 14:52
坚持更新这么久,不错不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