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M2 发表于 2010-10-7 00:30

这个。。。。。。。瞬间就觉得虚幻了。。。

万王 发表于 2010-10-7 00:32

呵呵,撒子虚幻.......你看到我的人,你更觉得虚幻...

itsail 发表于 2010-10-7 00:47

眉山黄古洞

aidaokule 发表于 2010-10-7 00:59

休息。。

gamecake 发表于 2010-10-7 01:01

晕哦, 看到1点过,杂还没更新完呢,一次搞定嘛,看的有点烦燥燥的了....

贪杯的狼 发表于 2010-10-7 01:09

黄古洞 要火了

sky痕迹 发表于 2010-10-7 01:15

浪费我打CF的时间啊。。。花个把小时翻完。。。万王估计是要改行当作家了。。

network 发表于 2010-10-7 01:49

这个要 继续···身边的事情··

成都若善 发表于 2010-10-7 02:00

http://chengyuanxy.com/dabeizhou.mp3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历史上只是一个官瘾很大的儒生---

  刘基,字伯温。现在许多书籍说他才智卓绝、料事如神,深富文韬武略,在历次的主要战役中出奇谋、划妙策,协助朱元璋靖平宇内各股叛乱势力,并于军政、财务等各方面为新王朝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开创了明初的第一个盛世。说什么“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那么,历史上的刘伯温真有如此伟大?近日,作家佟平撰文指出,历史上的刘伯温既不是什么有杰出军事才能的谋略家,也不是什么成功的大政治家,甚至连高洁的隐士都算不上,他只是一个官瘾很大的儒生而已。

  “刘基之功,不亚于汉初之张良。”刘伯温真是天才军师吗?

  大多数书籍提到刘伯温的军事才能时都说,他“神采飞逸,性格刚毅,抱负不凡,朱元璋一见大喜过望,拜刘伯温为军师,朱元璋能扫平元末群雄,一统天下,刘基之功,不亚于汉初之张良。”

  刘伯温建天津城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明史》称其“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而著称于世,向有“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和“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他写的预言如“烧饼歌”、“百字碑”等,准确的预言了从明初一直到今天所发生的历史大事。“今日灯火朝上,来日灯火朝下”(过去点油灯,现在点电灯)和“今日活牛耕地,来日铁牛耕地”等预言, 也是刘伯温留给后人的。在民间,许多地方把刘伯温当作祖师爷来供奉。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有个天津城,可知道天津城也叫做算盘城的就不多了。天津城墙东西长,南北短,俨然是一只大算盘。

  天津的算盘城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一个故事。

  明朝时刘伯温在北京修了里九外七的都城以后,看到北京三面环山,惟独南侧一马平川,好像营门大敞;又看到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是个水陆要冲,盐粮集散之地,正好拱卫京门,便决定在这里也筑一座城。

  刘伯温带领一批人在天津实地查勘多日,对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满意。可是提到筑城,有一件事叫他十分为难,那就是当时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这天夜里,已经鼓打三更,刘伯温心事重重,辗转不能入睡,便披衣出门,向外面悄然走去。走来走去,就走到了三岔河口以南的这个地方。

  这时候,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刘伯温心里静极了,静到一定程度,便有了一种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意境,就在这时候奇迹发生了。

  刘伯温突然看到前边不远处有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背朝他坐在地上。这人坐在地上也足有两三丈高,头上金盔,身上金甲,闪闪发光,原来是一个金甲神!

  刘伯温看罢大吃一惊,本想转身退避,又一思忖:这位天神三更半夜坐在此处,定有用意,我倒要弄个明白。于是,他放轻脚步,围着金甲神绕了一圈儿,看了个仔细。只见这金甲神左手托金鼓,右手擎算盘,坐在那里坦然自若,不发一语。刘伯温正诧异之间,金甲神忽地化作一缕轻烟,眨眼间便无影无踪了。

  刘伯温惊异之中,似有所悟。

  第二天,刘伯温即命人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挖掘。挖着挖着,铁掀碰到了一件硬东西上,当的一声。刘伯温叫大家小心,不可损伤挖着的东西。不一会儿,在东西南北四个角上各挖到一块二尺见方的金砖。

  这下建城有资金了,刘伯温大喜。他下令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盖起一座三层高的鼓楼,楼开四门,名为:“拱北”、“定南”、“镇东”、“安西”。接着以鼓楼为中心,在四周照着金甲神擎的算盘模样,建筑了一座长方形的城垣,城东西长五百零四丈,南北长三百二十四丈,城周总长九里十八步,恰恰似一只巨大的算盘。又以鼓楼为中心,辟街四条,街的两端,一抵鼓楼,一抵城门,并在东门城基深处,埋放了一个十三位数的铁算盘,将上方的两个珠和下方的五个珠,全推到靠近中档处,取其“无尽数”的含意,以示这座城建成后,可以保持年代深远,永久存在。可是这座城地当九河下稍,经常发生洪水泛滥,城垣被淹。清雍正年间,天津盐商安尚义资助改建,城垣向西偏移,并加宽城基,缩短高度,使城既能守卫,又可防汛抗洪。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次年将城拆除,发现在深处埋有一个铁算盘,算珠为“495”三位数,如果从1406年建城算起,到1901年拆城时止,实为495年。是不是刘伯温早有预测,到现在还是个难解之谜。

营门吹雪 发表于 2010-10-7 02:03

老万 故事相当精彩 自茅山后裔和鬼灵报告过后没见过什么好的这一类小说了 断章这些简直是专业水平 相当钓人胃口 我把32页全部翻完了 困的不行了 明天再来顶你 说实话这个故事只让吃喝人看到太可惜了 精彩
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古洞葬2》3月16日全面恢复更新,不喜勿入